湘潭的孩子,在家门口的学校就能享受到来自长沙的优质教育资源;湘潭的市民,在家门口的医院就能向省城名医问诊;足不出户,长株潭市民就能在网上办理社会保险等服务;湘江流域协同治理,让长株潭市民共享碧海蓝天……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红利,让三地市民的“福利清单”越来越丰富。
推进长株潭一体化,最终是要让人民群众共享一体化带来的美好生活。以此为遵循,三市不断探索教育、医疗、人社等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以高质量发展为民生“加码”,以高质量惠民为幸福“提速”。
教育合作,家门口共享优质资源。2023年11月30日,长株潭数字化赋能教学质量提升推进会在长沙市一中城南中学举行。在此次会议上,长株潭智慧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和长株潭智慧教育讲师团同时成立。长株潭三市秉持着“三地联动、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大力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模式变革、教育体系重构,努力共同打造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新时代的“湖南样板”。
2024年11月15日,长株潭合作办学结对共建签约仪式在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学士中学举行,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学士中学与湘潭市第四中学签订了结对共建合作协议。这一协议的签订,为促进长株潭一体化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标志着长株潭三市在教育领域的合作迈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
近年来,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加速推进,湘潭教育积极拥抱这一发展机遇,与长沙、株洲在教育合作上不断取得新突破。长沙市一中九华中学作为长株潭教育合作的典范,自2017年正式开学以来,便采取长沙市一中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建校7年间,该校积极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大力推行科学管理方法,勇于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素质教育模式和区域教育文化。如今,长沙市一中九华中学已成为湘潭市基础教育的一张亮丽名片。
目前,湘潭共有13所学校与长沙市一中、长沙雅礼中学、长郡中学等长沙名校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通过派驻校长名师、集中培训、教学教研交流等方式,湘潭与长沙在教育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实现了教学管理、课程教学、教师培养的共享发展。如今,湘潭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跨区域的优质教育资源,教育公平得到了有力保障,教育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长株潭三市多次联合举办教研交流会、教学成果展示及学术研讨活动,共同探索教育的共建、共享、共赢模式。
生态共治,长株潭共享绿色福利。走进湘潭盘龙大观园,林木葱茏、空气清新;站在昭山顶上俯瞰,湘江曲线迷人、浩荡北去。冬日的长株潭绿心核心区域,所到之处皆是旖旎风光。这背后是湘潭始终把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积极开展大气环境联防联治、湘江流域协同治理、安全底线共筑共守、生态绿心联建共守的结果。
在大气联防方面,长株潭建立了区域大气污染应急信息共享与联防联控机制,常态开展秋冬季PM2.5、夏季臭氧监测和源解析工作,协同开展重点领域污染整治。通过联动人工增雨等措施,有效改善了空气质量。湘潭市生环办工作人员介绍,今年在省生态环境厅的统一协调调度下,湘北、湘中、湘东南地区同步开展人工作业,不仅缓解了旱情、助力大气污染防治,还降低了森林火险气象等级。
在湘江联治方面,长株潭三市共同推动涓水、涟水、捞刀河、渌水等湘江重要支流治理。湘潭市完成湘江干流18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工程,投资7.9亿元铺排“厂网一体化”市政建设和小区改造等项目92个,完成全市94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如今,湘江湘潭段和涟水水质已稳定保持在Ⅱ类标准,涓水入湘江口水质也提升至Ⅱ类标准。
此外,长株潭三市还共同签订了《长株潭生态环境应急执法联动机制合作协议》《湘江流域生态环境联合执法协议书》,定期会商、联合开展监督检查,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联合执法行动不仅建立了机制、实现了信息共享和相互交流学习,还震慑了环境违法企业。
通过生态共治,长株潭三市让百姓共享到了“绿色福利”。如今的长株潭城市群,蓝天白云、碧水青山已成为常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简政放权,融城中优化营商环境。日前,省政府发布关于赋予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部分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通知。通知明确,赋予湘潭市权限内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省级科学技术普及基地认定、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原址保护措施审批等14项以项目审批为核心内容的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事项。
下放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是支持长株潭政务服务一体化的关键一步,也是长株潭三地融城高质量发展的有益补充。这次省政府下放的14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事项中,直接下放9项、委托下放5项,涉及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文旅广体局等6个重点领域部门。下放的这些权限将进一步增强湘潭市经济社会发展自主权、降低行政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的能力。
在向省里申请行政职权下放的同时,湘潭市围绕“审批事项最少、行政效能最高、营商环境最优”这一目标,积极开展“基层点菜、上级赋权、宁减慎增、及时调整”的赋权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各项行政审批事项有效且精准。在缩短企业和群众办事等待时间的同时,也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压力,提高了整体办事效率。
湘潭市数据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下放不等于放松审查和监管要求,反而是一份更大的责任。要确保下放权力接得住、用得好、管到位、落到实处,才能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目前,该局正组织各相关部门做好与省直部门的承权对接工作,就直接下放事项做好事项交接和培训,同时指导市直部门将相关审批事项纳入市民之家“一站式”办理,切实把扩权红利转化为强市效果,更好、更便捷地服务企业和群众。
医疗共享,老百姓提升健康水平。湘潭人民到长沙就医,之前的检查结果还有效吗?还要重新再检查一遍吗?这曾经是很多赴省会就诊的市民的共同担忧。
为进一步推动长株潭地区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工作,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湘潭市中心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医医院等部分公立医院已按照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数据重传流程重传了数据,进一步提升了数据质量,推进了长株潭医疗健康数据共享。市中心医院、市一医院、市二医院已成功对接省检验检查互认系统,强化了医院的检验质量控制、统一了检验流程与标准。这不仅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还为就医群众节约了时间和费用。
在医保电子处方流转方面,湘潭市中心医院和33家定点零售药店已上线医保电子处方流转业务,重点抓好双通道药品流转,方便参保患者购药。电子处方流转平台和远程会诊平台两个项目已征集了18家公立医院相关科室的建设需求,并组织部分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参与了厂商系统演示交流讨论。设计单位正在组织方案编制,目前已基本完成初稿。
在推进湖南健康产业园和医疗大数据中心建设方面,湘潭市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湖南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项目已完成基础和主体部分施工许可证的办理、临时排水许可证办理以及水土保持等工作。湖南健康产业园项目则接待了多批次客商考察,正在洽谈盘活恒和康复医院、康养四大园等重点招商项目。湘潭市城市医疗集团成员单位也与相关企业和园区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推动长株潭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
现在,长株潭的市民可以享受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覆盖,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覆盖率90%,住院、门诊、门诊慢特病、双通道购药、意外伤害、居民大病保险等业务跨省直接结算双向覆盖,并开通临时外出就医“免备案”服务,进一步解决了群众异地垫资就医、跑腿报销难题。
就业服务,助力民生改善。今年2月15日,长株潭三市公共就业服务交流对接活动在韶山举行。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就业服务中心共同签订了《长株潭促进公共就业服务一体化发展合作意向协议》(以下简称《意向协议》)。在建立工作联络机制、共享公共就业服务资源、联合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定期探讨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等四个方面达成了合作共识。
根据《意向协议》,三市就业服务中心将建立工作联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会商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开展就业创业服务交流与考察学习,加强信息交流和横向经验分享。同时,三市将共享公共就业服务资源,定期共享劳动力供求信息、企业用工信息、失业动态监测等信息,实现公共就业信息平台数据的互联共享和就业服务机构就业服务信息的互通查询。
在联合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活动方面,三市将共同举办就业创业、主题帮扶、平台建设、政策宣传等活动,以及各类创业培训、师资培训、创业沙龙等创业活动。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探索三市创业贷款合作,联合打造一批创新创业服务品牌。为进一步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意向协议》还约定三市将定期就公共就业服务领域有关问题进行研讨会商。
通过此次交流对接活动,三市公共就业服务部门相关人员围绕公共就业服务发展、共建公共就业服务一体化交流机制、共享公共就业服务经验、共商公共就业服务水平提升等方面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对接。未来,长株潭三市将在公共就业服务领域继续深化合作,共同推动就业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今年11月22日,湘潭至长沙的站点巴士正式开通,全程共停靠10个站点,其中长沙境内5个。初步拟定运营往返12趟,从早上7时起,每个整点从两端站点始发,乘客也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提前到达沿线指定站点乘车。
长株潭融城的步伐越来越快,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红利正在不断释放,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人民群众正享受着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未来,长株潭三市将继续携手前行,共同绘制更加美好的民生幸福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