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综合立体交通作为推动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重中之重,湘潭市委、市政府扛牢政治责任,持续推进一体化发展,除了大力建设融城干道、轨道交通等“吸睛”项目外,还同步推进综合货运枢纽、公铁水联运、港航资源整合等“硬核”项目,“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正加速在长株潭实现。
“好邻居”变“一家亲”。自从芙蓉大道快车道改造完工后,家住湘潭县易俗河镇的罗琪每天都会开车前往长沙上班。他早上7点多出发,一个小时后就可以抵达万家丽路附近的公司。罗琪告诉我们,以前他只有周末才回家,平时住在公司附近,但是前年儿子出生后,他选择每天来回跑。就这样,芙蓉大道成了罗琪连接亲情的纽带。
去年长株潭城际轨道交通西环线一期正式运营,家住长沙的熊婕每天都会乘坐城轨到湘潭经开区上班,通勤时间大概40分钟左右。熊婕说,如果没有城轨,很难想象自己会选择在另外一个城市就业,城轨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
长株潭交通一体化影响的人远不止罗琪、熊婕。以长株潭城际轨道交通西环线一期为例,截至2024年10月,西环线一期总共发送旅客600万人次,其中2023年为215万人次。市轨道交通事务中心负责人向我们介绍,根据数据走势图来看,2024年我市3个站点月均客流量都呈现了同比上升趋势,其中客流量最多的一个月为18万人次,这说明西环线的开通有效促进了两地人员的流动。
融城发展,交通先行。从干线路网来看,长株潭三市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三干、两轨、四连线”为核心的立体交通网络,“半小时交通圈”已经从构想变成现实,曾经的“好邻居”如今变成了“一家人”;从末端循环来看,我市正逐步完善提升湘潭北站的换乘能力,打造高铁、轨道、公交无缝链接的重要枢纽,积极推进长株潭都市圈城际公交客运,交通一体化的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
值得高兴的是,长株潭的市民出行选择还在增多。据了解,我省目前正在大力推进“三横两纵”日字型高速公路网建设,其中醴娄高速扩容工程进展顺利,预计年底可以完成湘潭段建设;韶山高速南沿线、长沙南横高速(株洲至韶山高速公路)等项目正加快推进前期工作。
“重客流”到“重物流”。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对长株潭的企业家们而言,货物运输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出行选择”。“我们园区将打造一条与湘黔线相连接的铁路专用线,这条线路未来还有可能连接到九华港,这样就形成了公铁水联运体系,有效提升企业运输效能,大大降低物流成本。”在一力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九华)园区(以下简称“一力物流枢纽”)内,项目相关负责人瞿月苏向我们介绍了园区最新进展情况及发展规划。
据了解,该项目园区主要面向钢厂、终端用户、贸易商、加工配套商、仓储服务商、承运商等产业链上下游提供供应链一体化服务,多环节提升钢铁流通供应链运行效率。
除了“硬联通”外,一力物流也将实现“软联通”的生产赋能。据了解,一力物流枢纽园区将同步以“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串联起交易展示区、智能仓加区等功能区,实现供应链一体化服务。瞿月苏告诉我们,项目一期已经建成并开始招商,目前已有1000多家企业与他们达成了合作意向。
一力物流枢纽项目是长株潭布局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的重要项目,该项目被列为“长株潭一体化三十大标志工程”之一,并入选为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十四五”重点支持项目及“湖南省2024年十大基础设施项目”。据了解,湘潭有7个项目纳入长株潭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三年实施方案,截至今年10月底,已经开工5个,共完成投资12亿元。
长株潭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意义非凡。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综合货运枢纽是多种运输方式一体化衔接的重要载体,能提升物流效率,降低成本,对扩大三市高水平对外开放通道建设具有深远影响。
根据构想,这项工作将强化长株潭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部地区崛起的支撑,以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全国重要增长极建设目标为统领,坚持“一盘棋”思想,发挥长沙辐射带动作用和株洲、湘潭比较优势,做强长沙“向上”区域性国际航空货运集结中心、“向北”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做大株洲“向南”湘粤非铁海联运集结中心和湘潭区域分拨中心,做好链接“向西”东盟班列和“向东”江海联运班轮的组织中心,形成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协同共治的全国组合型枢纽补链强链工作样板。
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交通的一体化远不止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交通运输体系的协同发展也至关重要,只有不断强化长株潭综合货运枢纽建设,才能更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勇担“三个高地”建设主力军的重担。
“一江水”成“金纽带”。千里湘江水,潇湘黄金道。湘潭自古以港兴城,水运为湘潭赢得了全国“米市”“药都”和“金湘潭”“小南京”等美誉,随着长株潭综合立体交通一体化的推进,这条带给湘潭光辉历史的“黄金水道”也将迎来华丽蜕变。
“空运是块块钱,公路铁路是角角钱,水运是分分钱”是运输行业的共识。以湘钢为例,通过湘潭港的水路运输,湘钢一家企业每年就节约了10亿元左右的物流成本。然而,素有“三湘四水”之称的湖南,水运占比一直不高。数据显示,2023年,湖南水运在运输体系中的占比为10.04%。
放眼长株潭,港口码头发展壮大同样存在制约因素。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举例说,我市有8处码头共19个泊位,部分港口码头因建设年代久远,原设计建设标准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前港口经营管理和港口经济发展要求。同时,长株潭三市港口码头相隔不远、功能区分不明显、布局集约化程度不高等,制约着长株潭乃至全省港口码头的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以“一盘棋”的思维高位盘活“一江水”,让湘江成为长株潭三市乃至全省的“黄金纽带”,这是省委、省政府给出的答案。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品牌、统一管理”的工作方针,全省将深入推进港航整合和发展,打造统一港航品牌,形成港区优势互补、公铁水高效联运、无缝衔接产业发展的港口体系。
为此,省港航水利集团正式成立,负责全省港航、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承担省政府交办的重大港航、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
11月1日,湘潭市人民政府与省港航水利集团签署湘潭港开发建设合作协议,成为省港航水利集团在全省首家签约城市。据悉,今后双方将按照湖南省港航整合和发展目标及湘潭港整体规划,对湘潭港现有铁牛埠港区、易俗河港区、九华港区货运码头有序进行资源整合,联手打造港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城市。
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体化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高级形态,不仅要“抱团取暖”,也要做到“和而不同”,找准定位,因地制宜,错位竞争,互相补台,唱好连台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共抓共建互利共赢的发展路径。